内容详情
{雷神平台}数据全解析
作者:an888    发布于:2025-08-25 11:29   

  {雷神平台}数据全解析。前些年,中国嘉德二十周年庆,“紫泥赏心”专场选择了乾隆御制紫砂胎髹漆加彩玉堂富贵纹方壶(图1)作封面,呈现清代宫廷艺术受到邻国日本工艺影响之一端。此壶不仅是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,也彰显了重要的文化史价值。

  方壶紫泥为胎,方柄方流,制作讲究,通身髹黑漆,四面以金彩局部加红彩绘蝴蝶牡丹,竹菊山石等纹饰,描绘细腻,手法新颖,漆黑底色和金彩纹饰之对比极为醒目。底部金款“大清乾隆年制”,篆书工整。紫砂胎施黑漆加金彩的类似茶壶尚有数件流传于世,大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,考察其特点,无疑是受到了日本莳绘漆器工艺(图2)的影响,标新立异,独树一帜。

  图录,介绍了清宫旧藏的多件作品。参考该院研究者的成果,雍正、乾隆二帝对日本漆器钟爱有加,如《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》记载“雍正七年四月十一日,郎中海望持出洋漆万字锦絛结式盒一件。奉旨,照样或烧造黑珐琅盒或做漆盒。钦此”。而铜胎画珐琅云纹穿带盒收藏于台北故宫,(图3)形制一看就是仿照日本的印笼

  2—即随身装药的椭圆形套盒而来的。(图4)由此,“洋漆”当指日本漆器无疑。文献中还可见到雍正帝称赞洋漆样甚好等相关记载,可见在清代宫廷,莳绘漆器是人们所熟悉的物品之一。事实上,流传于清宫的莳绘多为各类盒子,内装有松花石砚,玉雕瑞兽等各类精巧御制文玩杂项,皆为座右把玩之物。

  所谓莳绘漆器,就是在器物表面用漆绘制纹饰,然后在漆未干时施撒金银细粉,经过打磨等繁琐工序而完成的工艺技法。作品雍容华丽,图案具有立体感,极具装饰效果。莳绘工艺可以追溯到奈良时期,发展到江户时期达到鼎盛,不仅受到日本国内的欢迎,也进贡明清宫廷,外销欧洲市场。此件茶壶,漆地描金,不拿上手,根本看不出紫砂为内胎,外观就是一件漆艺作品。在工艺上,山石花卉等纹饰描金甚厚,隆起于茶壶表面,立体感强,明显是仿自高莳绘的工艺效果。高莳绘,即用碳粉等先堆塑出纹饰的一定厚度,再于其上施撒金银细粉的手法,盛行于江户时期。

 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几件类似的髹漆描金茶壶,一件无款,绘山水纹,可惜盖面的黑漆部分脱落。(图5)对比流传于清宫的莳绘山水纹印笼,明显可看出两者的影响关系。尤其是水波纹的画法,直接取自莳绘纹饰。值得留意的是,故宫的此件无款壶的柄及流处也画有类似的花瓣纹饰,制作年代相近。而另外两件故宫藏茶壶各绘杂宝纹和菊花纹, (图6)无论制造工艺,装饰风格,器底写款都与本文探讨的嘉德封面茶壶如出一辙,无不华丽讲究,尽善尽美。故宫另有一对紫泥胎绿地描金加彩菊球壶

  ,其样式的制定直接出自皇帝之手。如《清宫内务府造办处》记载乾隆二年“太监毛团、胡世杰、高玉交篆字款纸样一张,传旨,以后烧造尊、瓶、罐、盘、盅、碗、碟、瓷器等,俱照此篆字款式轻重成造成。钦此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场封面的此件茶壶和上述故宫的几件作品,其六字篆书底款(图7)都是非常特殊的写法,未见出现在乾隆御窑瓷器。尤其是茶壶的“乾”和“年”二字,极具特色。只有烧造于乾隆四十二年,特别仿成化彩瓷,署底款“大清乾隆仿古”(图8、图9)的粉彩鸡缸杯的“乾”字写法和此相似,即“乾”字右边的“乞”上半部的书写特征比较相符,可资比较。

  1、陈慧霞,《清宫莳绘——院藏日本漆器特展》,台北故宫博物院,2002年。

  金立言,北京人,回族,1996年赴日本留学,2005年毕业于庆应大学艺术史博士课程。2005-2006年任香港佳士得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瓷器部专家,2007-2014年任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陶瓷部高级业务经理,期间负责明清官窑瓷器和宜兴紫砂的相关工作,主持专场拍卖,获得海内外收藏家及研究者的高度评价。迄今为止,已发表多篇陶瓷研究论文,同时应邀在中国内陆及香港、日本等地多次演讲。现为佳趣雅集学术顾问、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学术顾问、清华艺术鉴赏研修项目客座教授、独立学者。

 
 
公司名称:奇亿娱乐紫砂文化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山东省威海市奇亿紫砂文化有限公司
电话:15232077821
传真:400-822-4455
邮箱:595588519@qq.com
集团网址:http://www.qzqsjy.com/